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(中青报·中青网见习记者 李思 记者 陈凤莉)“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,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。”9月9日,记者参与2025年“活力中国调研行”主题采访时来到上海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日富农优配,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余晨着重强调。
日富农优配
据介绍,“十四五”以来,上海市知识产权创造实现量质齐升。余晨表示,到2025年上半年,上海市有效发明专利量达到29.37万件,同比增长12.21%;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62件,同比增长14.6%;上海市商标有效注册量为284.66万件,同比增长5.05%。今年上半年,上海市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为2987件,同比增长7.87%。
知识产权创造显著增长的背后日富农优配,是上海市知识产权局着力构建的“严、大、快、同”知识产权保护体系。余晨表示,在优化知识产权顶层设计的基础上,上海市持续完善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,在全国率先出台省级知识产权专项资金管理办法。同时,上海市大力实施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,盘点高校、科研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存量专利达7.26万件;4.9万件专利进入国家可转化专利资源库,并累计转化9600余件。
此外,上海多部门联合出台了知识产权金融工作系列政策,建立了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风险“前补偿”机制和“保证金”制度,在全国率先推出知识产权交易保险等金融新产品。并且,推出“中低价交易、高频次流转”的“专利超市”,支持企业探索专利开源新模式,推出国内首批通过全国技术要素市场公开挂牌的开源专利。
“中小企业、民营企业在创立初期往往埋头科技创新,却忽略了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。”上海西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共事务负责人周敏说到。她表示,上海市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,鼓励企业申报、开展试点示范,帮助企业提高知识产权的运用能力和市场竞争力。“受益于上海优质的知识产权土壤,我们一路发展中得到了多个单位和机构的指导,让我们提升了知识产权保护意识。”
上海市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保护处处长顾惠蓉表示,目前,上海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收到135家合资企业与173家外资企业提交的预审案件共991件。其中,676件通过预审服务进入快速审查通道,已有482件获得快速授权。发明专利的平均授权周期为53个工作日,有5件发明专利仅用22个工作日就获得授权。
针对民营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,上海市知识产权局为重点领域的民营企业提供专利快速预审服务。顾惠蓉告诉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,2025年以来,上海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受理专利申请预审请求5000余件,其中民营企业3000余件;发展备案主体1000余家,其中民营企业900余家。同时,加大宣传力度,加强服务深度,深入园区、行业协会开展专利预审服务的公益培训10余次,参训民营企业近500家。
来源: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日富农优配
可盈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